热疫情下的冷思考

  2020-03-12 本文章1353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让大家过了一个静悄悄又兵荒马乱的鼠年春节。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的头上都是一座山。在家宅的日子,关注疫情的同时,也再一次感叹面对大自然的系统性灾难,人类还是一样的在茫然中探索、且行且打怪且升级。作为身处漩涡之中的个体,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不仅是小区门卫给我们的深情一枪,也是每个有思考能力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想到的问题。在宅家的日子里,对企业、经济、个体、人类等问题做了点浅显的思考,在此记录。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这次不一样?


此次新冠肺炎,从根本上来说,和过去每次瘟疫一样,都是人和病毒长期共存状态下偶尔的越界。地球上病毒的历史有34亿年,而人类仅有700万年。人的历史就是疾病的历史。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且不说亚马逊丛林的蝴蝶扇一扇翅膀会引起墨西哥上空的飓风,一个消息从出炉到传遍世界五大洲,也仅仅需要数小时而已。当下的世界是平的,情绪和信息的快速传播让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接收到信息并反复强化。

疫情带来的恐惧、焦虑、愤怒、以及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悲观,经过春节长假的累积发酵,落在A股市场,就表现为2月3日指数跳空低开。当日指数暴跌8%,3000多只股票跌停,创近2年的记录。在资金层面,我们的底,向来是被外国专业投资机构稳稳的抄走。200多年的金融史,教会了他们如鲨鱼般敏锐的嗅觉——相对于中国A股,外围股市多数处于估值高位,而A股相对价值低位。据券商的统计,年后几个交易日流进市场的资金超过1000亿,流动性相当充裕。

纵观中外股市,历次的疫情或灾难性事件,比如2001年的911事件、2003年的SARS疫情、2009年的美国H1N1疫情、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冲击都只是短暂的。相关市场的指数均在灾难性事件初期快速探底,但在疫情高峰或灾难发生后快速修复。截止2月末共20个交易日,因情绪的企稳+资金的充裕,A股连续数个交易日成交超过万亿,如果不考虑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的大跌,从2月4日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的反弹达4.87%、12.28%、15.36%。

所以,这次,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当然A股也从不缺乏题材,比如最近就在热炒以抗病毒疫苗概念为主的医疗医药健康产业,以特斯拉供应链为主导的储能产业,以及科技龙头5G概念相关产业个股。近期中国疫情可控、企业复工、恐慌情绪逐步消失,政府迅速做出应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继续加码,2月21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各种组合拳出现,利好A股市场。不少投行也上调中国股市评级,表示中国股市估值较低,疫情收尾,基本面有相对优势,后期A股有望走出相对独立行情。

从更本源的层次来说,股市源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只要人类本身不会被消灭,那么经济需求就在那里,生生不息,股市的长期波动向上就成必然。


企业生死存亡——救还是不救?


2019年春节中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零售额约一万亿元,因此2020年春节黄金周也被各方寄予厚望。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民宅在家,对消费行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后续因隔离、延期复工等因素让各行各业都遭受不小损失。人们不免会担忧,疫情之后经济会衰退吗?要政府大力出手救助企业吗?

历史上的各种重大疫情,确实短期对各行业产生了明显的冲击。但随着疫情的控制,消费、生产会逐渐恢复,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催生的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也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除旧布新,优胜劣汰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过分救助和帮扶企业从根本上是对市场正常调节机制的破坏。以传统农业和工业化为标志的旧经济必然萎缩,比如当下美国的农业仅占其GDP总值的0.9%,工业仅占19%,大量价值创造、人口就业分布在创新能力极强的第三产业。

本次新冠疫情极有可能的经济后果是短期经济减速叠加部分产业加速升级。有投资银行对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8%-4.8%,此前预测是5.8%-6.0%。如果按照第一季度减速1/3计算,预计有1/3的企业会面临较为直接的冲击,尤其是大量中小企业被置于生死存亡边缘。

对于个体企业来说,本次疫情是一记警钟。提醒企业思考做大和做强之间的取舍,专精和多元化发展之间的衡量。在高线追求的同时也要做好底线风控,做好现金流管理,提升资本回报率,控制负债率。乐观进取、敢于冒险、敏于机会的企业家精神,需要加上对失败的学习。迭代越来越快的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也不会说。


下个十年,经济结构有什么改变?


社会福利化进程会被迫加快。方舱医院、隔离重症医院的建立,也许会作为大型城市的标准公卫设施;一些社保产业,如养老、幼托,也会加快发展步伐。

城镇化会进一步加快。城市就业效率高、社会服务能力强,农村人口往城市的迁移意愿会更强。

产业结构变化加快。医疗健康产业会加倍繁荣,更多的人体会到健康才是硬实力,与健身、养生相关的产业会蓬勃发展;线上办公、线上教育、线上娱乐等低成本商业模式盛行;节能减排交通工具;对涉及重大战略物资的防护企业,如口罩、体温计、消毒药水的重视;互联网医疗平台快速发展,如在线义诊的丁香医生、阿里健康;高标准的生活服务、餐饮和旅游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发端于2018年的贸易摩擦,也暴露了我国制造业的大而不强。所以,未来更进一步的产业转型升级将是确定性的趋势。


疫情会改变人的观念吗?


传统的思维习惯——线性、简单、事后合理化,导致人们往往高估世界的可预测性,而低估黑天鹅的发生频率。但这些偶发的大事件,会形成历史的拐点影响人类的进程。灾难和瘟疫会影响和修正一代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内化为这一代人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文化或习俗。比如草原游牧民族看到居住地有土拨鼠生病,就会马上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这就是长期鼠疫的传播带来的影响。又如公元12世纪蒙古人征服欧洲带去了黑死病,由于宗教也没有办法解决疫病的问题,导致人们对宗教信仰发生了动摇,于是在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认为人应该更加关注人本主义。

对中国而言,这场疫情同样将影响深远。习以为常的正常生活戛然而止,让我们在惊觉自身脆弱和局限的同时,能够以更加开阔的心胸、更加谦卑的态度看待历史与身处的环境。过去几十年,经济的高速增长造就了繁荣,对金钱的过分追逐和利益至上的观念,正在变成社会单一价值观。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经济发展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忽视人的价值、尊严、亲情并非单纯经济发展可以解决。又焦虑又茫然的时代,我们以妄为常。在这个新的十年,我们或许可以重新思考并完善社会价值体系,重新开始思考金钱、物欲、高速发展带来的人的异化,以及种种社会问题。

也许,两周的禁足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种疗愈。


个体如何完善生存的必要策略?


地球人口已经70多亿了,尽管医学技术发展得很快,但全球资源的不足仍制约人类生存。以人类为中心的自大被打脸,面对自然,我们更要多一些谨慎,多一份敬畏。在这个挑战固有认知与传统经验的时代,我们需要做好底层防御性准备,先生存,其后再谋发展。比如,我们要有一副好身体,增强免疫力;保持3~6个月流动资金可以支持突然被中止的正常经济生活;投资理财切勿盲目扩张或者加杠杆;多读书,面对汹涌的信息保持分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备好家庭急救箱,口罩、手套、消毒水一个都不能少;有必要的车房;珍惜家庭相处的时光,与家人在一起的分秒都弥足珍贵......

事实上,黑天鹅虽然形态各异,但却时常发生,人生不是在遭遇黑天鹅,就是在遭遇黑天鹅的间隙中。每逢大事有静气,底线应对留余地面对必然遇到的各式意外弱小并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一键咨询